首页 最新动态 书法课堂丨陈海良:书法创作中的形式反思

书法课堂丨陈海良:书法创作中的形式反思

来源:艺盘 时间:2020-06-12

书法的形式实际上最为简约,白纸黑字,无须过多纠缠,又最为繁富,一根线条就是上述诸多性能的综合与精华,今人显然以复杂的表象掩饰点画内涵的不足。

今天,人们似乎习惯了美术的线,表达出了西方的线,诸如马蒂斯的线、康定斯基的“点、线、面”,却看不懂传统书画中的线,并在形式化语言中,巧用笔法、结构、章法、墨法的表现,视作形式的装饰,意在点缀出形式的丰富性,这其实是一种误区。

点画的本身不仅是形式,也是内容,更是寄情的内在表达,一个点画或一根线条往往是作者寄托的全部,但对这一充满内省性的线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述的,必须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及艺术实践者才能有所体悟,而这正是古今书家所日夜追慕的。

“线的由少到多在量的变化中显示丰富多样,这一点比较容易被接受,但我们的认识却要深入到线条的本质,再去体会线条的一画扩充到万画的丰富多样性,我们会惊奇地发现线条的多样丰富性不但在‘万画’,恰好就在‘一画’之内。”

今天,形与势、笔与墨的对应服从于展厅的设计,心造的内在因素不断损耗,法度与情性几乎分离。由于解读方式、转化方式等从思维到手段的异化,传统实用中的自然转化成为今天有意识的局限的空间转换,生硬、牵强及直接的借用成为创作常态,技术的人性化让位于标准化。

由于裁剪式的图像化处理,汉字本身的优美形质,在充满韵律化的搭配中被破坏。一味迁就于点、线、面的视觉关系,最终也不能像画家那样自由搭配,反而异生出极端的别扭,也更难寄托某种情感等深层的意识表达。

还有,传统的书写常会因文字的组合而即时改变书写的策略,也不是一味地性情,在文字的组合,上下文汉字的关系中,即时作机动的调整和应对,是心灵的感会与经验的积累等共同作出的判断。可见,以形式构成改造书法面临的第一个障碍就是汉字,及汉字间行文的规范。

所以,一些注重形式构成的书家作品,随意乱搭、破体等致使识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的作品都要困难。这是当代书写的不自信,也是书写遇到的新问题。由于现代人的人生体验与书写很难同调,被动的形式化书写很难融入到生活中,而快餐思维的创作心理,为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,使抄袭或割取古人某一字形和片段进行形式组合成为可能。一些思想激进者为改变现状,想借助一些外来的观念来解决书写形式而不断地纠结,这都是从外在的形式上围猎,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书写的核心问题。

返回列表